在線溶解氧分析儀(以下簡稱“溶解氧儀”)是工業過程控制(如污水處理、生物發酵、水產養殖等)中監測水體溶解氧(DO)濃度的核心設備,其測量準確性直接影響工藝控制效果與產品質量。本文系統梳理了溶解氧儀的校準原理、方法分類及操作要點,并從傳感器維護、環境干擾控制、校準周期管理等方面提出準確性保障措施,旨在為行業提供科學、可操作的校準與維護方案。
引言
溶解氧是衡量水體氧化還原狀態的關鍵指標,其濃度受溫度、壓力、鹽度及生物活動等因素影響顯著。在線溶解氧儀通過傳感器(如電化學極譜法、光學熒光法)實時監測水體DO濃度,為工藝控制提供數據支持。然而,傳感器長期處于復雜工況(如高污染、強腐蝕、溫度波動)下,易出現漂移或失效,導致測量誤差。因此,定期校準與準確性保障是溶解氧儀穩定運行的核心環節。

溶解氧儀校準方法
1. 校準原理
溶解氧儀的校準基于“兩點校準法”或“單點校準法”,通過已知DO濃度的參考標準(如飽和空氣水、零氧溶液)對傳感器輸出信號進行標定,修正傳感器的基線偏移與靈敏度變化。校準的核心參數包括:
??零氧校準??:確定傳感器在無氧條件下的輸出基準值(通常為0 mg/L或0 μg/L)。
??飽和氧校準??:確定傳感器在氧分壓飽和狀態下的輸出值(與溫度、壓力相關)。
2. 校準方法分類及操作要點
(1)濕校準法(實驗室或現場校準)
濕校準通過配制已知DO濃度的溶液作為參考標準,直接對傳感器進行標定,是常用的校準方法。
??零氧校準??:
使用“零氧溶液”(如亞硫酸鈉飽和溶液,化學消耗水中溶解氧至接近0 mg/L)或氮氣飽和的去離子水(通過氮氣吹脫去除溶解氧)。
操作步驟:將傳感器浸入零氧溶液中,待讀數穩定(通常需5-10分鐘)后,手動輸入“0 mg/L”或執行儀器自動校準功能。
注意事項:零氧溶液需現配現用(亞硫酸鈉易氧化失效),避免溶液接觸空氣導致DO殘留;氮氣吹脫需持續通氣10分鐘以上以確保氧去除。
??飽和氧校準??:
使用“空氣飽和水”(將去離子水暴露于空氣中,使DO達到當前溫度、壓力下的飽和值)或“濕飽和空氣”(將傳感器置于空氣中,通過透氣膜接觸空氣)。
操作步驟:
空氣飽和水法:將去離子水在25℃下靜置2小時以上(或攪拌加速氧溶解),測量水溫并查表獲取飽和DO值(如25℃時飽和DO≈8.25 mg/L),將傳感器浸入水中,待讀數穩定后輸入該值。
濕飽和空氣法:將傳感器探頭暴露于空氣中(避免直接接觸液體),待讀數穩定后輸入當前溫度下的飽和DO值(需通過溫度補償公式計算)。
注意事項:空氣飽和水需避免污染(如容器需預先清洗并充氮保護);濕飽和空氣法需確保探頭透氣膜干燥無污損,避免交叉干擾。
(2)干校準法(僅適用于光學熒光法傳感器)
光學熒光法傳感器通過測量熒光物質的猝滅效應檢測DO濃度,其校準可通過“無光響應”模擬零氧狀態、“標準光響應”模擬飽和氧狀態實現,無需實際溶液。
??零氧校準??:在傳感器表面覆蓋遮光罩(模擬無氧環境),觸發儀器內部零氧校準程序。
??飽和氧校準??:使用儀器內置的標準光信號(模擬空氣飽和條件)或輸入當前溫度、壓力下的理論飽和DO值。
注意事項:干校準需定期與濕校準結果比對(建議每月至少一次),避免光學元件老化導致偏差。
(3)自動校準(智能儀器功能)
部分溶解氧儀支持“自動校準”功能,通過預設程序定時(如每周一次)或觸發條件(如測量值波動超閾值)啟動校準,結合溫度、壓力傳感器數據自動計算飽和DO值。
優勢:減少人工干預,提高校準一致性;
局限性:依賴傳感器初始精度,需定期驗證(如每月用濕校準法復核)。
3. 校準參數修正
校準過程中需同步修正以下參數:
??溫度補償??:DO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(經驗公式:DO飽和值≈14.62-0.405T-0.0069T²,T為℃),儀器需內置溫度傳感器并實時補償。
??壓力補償??:DO分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(公式:DO飽和值=理論值×(大氣壓/101.3 kPa)),需輸入當前大氣壓(可通過儀器內置氣壓計或手動輸入)。
??鹽度補償??:高鹽度水體中DO溶解度降低(經驗公式:鹽度每增加1 g/L,DO飽和值減少約0.02 mg/L),需根據水質輸入鹽度值(如海水約35 g/L)。
準確性保障措施
1. 傳感器維護與狀態監測
??定期清洗??:傳感器表面易附著生物膜、懸浮物或化學污染物(如污水處理中的污泥),需根據工況制定清洗周期(通常每周至每月一次)。清洗方法:軟毛刷輕刷透氣膜(禁用硬物刮擦),或用5%稀鹽酸浸泡10分鐘(針對無機污垢),隨后用去離子水沖洗。
??膜組件更換??:電化學極譜法傳感器的透氣膜(如聚四氟乙烯膜)需定期更換(通常每3-6個月),光學法傳感器的熒光帽(含熒光物質)需每6-12個月更換,避免老化導致響應延遲或靈敏度下降。
??電極狀態檢查??:定期測量傳感器的“零氧偏移”與“飽和氧偏差”(如零氧校準后讀數>0.2 mg/L或飽和氧校準偏差>5%),若超限需重新校準或更換傳感器。
2. 環境干擾控制
??溫度波動??:安裝溫度穩定裝置(如恒溫套管)或選擇帶溫度補償功能的儀器,避免溫度驟變導致DO測量漂移。
??氣泡干擾??:傳感器安裝位置需避開流體湍流區(如管道彎頭、泵出口),避免氣泡附著透氣膜導致讀數偏高;可采用“氣泡陷阱”設計(如傾斜安裝探頭)。
??電磁干擾??:儀器需遠離強電場/磁場源(如變頻器、電焊機),接地電阻<4Ω,信號線采用屏蔽電纜并單獨穿管敷設。
3. 校準周期管理
??常規校準??:根據工況復雜度制定校準頻率(如污水處理廠每日一次,實驗室每月一次)。
??驗證校準??:每月用“標準溶液法”或“比對法”(與便攜式溶解氧儀同步測量)驗證校準結果,若偏差>10%需立即重新校準。
??強制校準??:傳感器更換、維修或長期停用后需重新校準;水質突變(如鹽度從淡水切換至海水)需立即校準。
4. 數據管理與溯源
記錄每次校準的參數(溫度、壓力、鹽度)、標準溶液值及儀器讀數,建立校準檔案;
定期(如每季度)將儀器送至第三方計量機構進行檢定,確保測量結果符合國家標準(如JJG 291-2018《溶解氧測定儀檢定規程》)。
結論
在線溶解氧分析儀的校準是保障測量準確性的核心環節,需結合濕校準、干校準及自動校準方法,嚴格遵循操作規范;同時通過傳感器維護、環境干擾控制及周期性驗證,可顯著降低測量誤差。未來,隨著智能傳感器技術的發展(如自適應校準算法、多參數補償模型),溶解氧儀的校準效率與準確性將進一步提升,為工業過程控制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撐。